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醫學檢驗知識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四年制專業醫學檢驗論文
一、回顧我國高等醫學檢驗教育發展簡史
在醫學檢驗專業本科開設時,絕大部分院校均定為五年制,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也有極個別院校設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而在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規范專業設置時,統一規定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為五年制,畢業學生可授予醫學或理學學士學位。近年教育部有規定,新設置的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一律為四年制,畢業學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在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新專業目錄中,已明確統一規范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歸屬醫學技術類,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重新認識和定位新專業目錄及培養目標
新專業為“醫學檢驗技術”,雖然名稱沒有太大改變,但明確歸屬新單獨設立的醫學技術類,統一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使本專業其內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認為,學制、學位及歸屬類別的改變,主要是強調、突出了該專業的“檢驗技術”屬性,而淡化“臨床檢驗診斷”屬性,即業務培養要求由“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該轉變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基礎及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醫學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而有關診斷性報告的簽發、檢驗所獲信息的應用、轉化及臨床檢驗診斷,應由具臨床檢驗醫師資質的專業人員承擔。
三、正確處理幾點轉換和關系
1.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培養目標的轉換。
原有目錄中醫學檢驗專業,由原歸屬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可授醫學學士或理學學士的五(四)年制專業,明確歸入新設立的醫學技術類中,意味著本專業的醫學檢驗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定位,淡化了其臨床醫學內涵。因此,本專業原有培養目標(1998年教育部專業目錄),即“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業務培養要求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系統訓練,具有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應進行相應調整。新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改為“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相關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能在各級醫院、醫學研究、血站、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技術高級專門人才”。
醫學檢驗技術課程整合體系構建探究
摘要:在分析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培養方向、縱向課程整合、橫向課程整合、實驗教學體系整合、線上線下整合、考核方式、教學團隊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形勢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體系的構建,為該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課程整合;新醫科
隨著精準醫療及診斷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日趨重要。各個高校都在大力促進醫學與多學科的交叉融通,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主要采用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以學科為主體,以知識點為中心,保持學科的獨立性與完整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學科內容相互割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對醫學知識的系統掌握。同時,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制由5年減為4年,推行學分制后學時也大為減少,在這些多重因素影響下,再按照以往的課程模式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為了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醫學人才,必須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1]。
1實施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目前的課程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專業必修課程數量過多,選修課偏少,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次,專業必修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占用學時過多,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最后,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相互脫節,學生難以將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2]。這是因為傳統的課程模式以學科為基礎,由于學科知識的發展和學科完整性的需要,導致各門課程的知識越來越多,重復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整合課程是將原來獨立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重新組合,減少多余內容,優化課程結構,發揮整合優勢[3]。目前國內醫學院校中開展課程整合改革的專業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其他醫學相關專業開展較少。根據國內外醫學院校課程模式改革的經驗,以器官系統或疾病為中心的模式和以問題為基礎的課程模式是兩種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整合模式[2]。針對當前我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本研究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整合,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主要課程內容進行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針對不同的專業培養方向建立選課體系,并且配套教學模式、考核方式、教學團隊的改革,構建適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整合體系,培養適應新醫科背景下社會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
2課程整合體系的建立
通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等方式初步了解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社會調查、專家咨詢等方式分析研究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能力的具體需求信息;通過學生座談會、個人談話、畢業生追蹤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本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需求和建議,經過充分調研,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論證修訂,優化組合課程內容,初步確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實施方案,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將基礎學科與檢驗學科主要課程內容進行縱向整合,實現從基礎醫學到檢驗醫學的融合貫通;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主要課程內容進行橫向整合,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將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突出“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將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全方位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培養方向進行優化,建立分專業方向培養的選課體系;將考核方式進行整合,建立平時測驗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將師資隊伍進行整合,組建博學合作的教學團隊。具體改革方案見圖1。
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問題及措施
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出現的問題
醫學檢驗的過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個:一個是樣本采集的過程,另一個就是樣本檢測過程。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出現的問題,絕大部分原因是出在這兩個階段中。
1.樣本采集階段
樣本采集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不管是對受檢驗的患者還是醫護人員,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樣本采集是非常嚴謹的,采集的樣本要代表患者體內某個項目的指標,這個指標與標準值有什么差別,進而判斷患者的病情,且只有當樣本采集工作完成好后,樣本檢測的結果才可靠。但事實上,在樣本采集的過程中,卻往往會出現很多因素,影響樣本采集的質量。例如,檢驗患者的身體因素、采集的技術、設備、工作人員等,如果其中某個因素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采集樣本的總體質量。此外,采集后的樣本在保存過程中,如果沒有滿足樣本保存需要的條件與環境,醫學檢測質量控制就會出現問題。
2.樣本檢測階段
樣本檢測是對采集的樣本進行某些指標的測定,檢測過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非常先進的儀器,與采集階段相比,出現的問題可能會更好解決,因為采集階段中出現的問題里有很多是非技術原因,而在檢測過程中,檢測儀器和檢測技術非常關鍵,如果儀器或是技術出現問題,那么樣本檢驗的質量就會直接受到影響。
二、加強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措施
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升研究
1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現狀分析。
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中多學科滲透、配合,以完成臨床醫學診斷對檢驗工作的要求。作為一項綜合性應用學科,任何單項學科的技術發展都對檢驗工作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化學、物理學、光學、生物學等學科中,現代科技的應用為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持,也使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成為了現代醫學領域發展最快的學科。目前,臨床醫學檢驗不僅應用于臨床的診療,同時還在衛生預防、保健、康復等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在機構設置、規模建設、普及率以及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臨床檢驗科室成為了醫院機構的基本構成單位。針對臨床醫學檢驗需求,應首先了解臨床檢驗技術應用需求。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控制與管理、強化臨床檢驗科室的管理、強化檢驗質量的控制與評測、強化新技術應用評價等工作。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應用中,多以檢測技術規范為基礎開展臨床檢測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實驗室設置、儀器標準化配置、制劑管理以及科室管理等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對臨床檢驗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需要現代醫療結構針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及應用情況進行完善,通過問題的發現、解決方法的提出、解決方法的應用以及效果評價等工作促進臨床檢驗事業的發展、促進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
1.3鼓勵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發展,促進醫學檢驗臨床技術的提高。
在現代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發展中,臨床醫學檢驗設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因此,加強對醫學檢驗設備企業的扶持、鼓勵醫學檢驗設備發展,能夠促進醫學檢驗設施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政策扶持、利稅扶持等,使醫學檢驗生產企業能夠提高綜合市場競爭力,進而使設備生產企業具有更強的實力進行設備研發,以此促進醫學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臨床醫學檢驗事業的發展。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
摘要: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專業知識及英文水平的提高。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教與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該文通過問卷調查,結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進行了改革,旨在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方式;教學改革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開展,中國的醫學檢驗專業也需與國際接軌,因此,培養精通英語的高素質高水平的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已經成為國內醫學院的教育目標之一[1]。為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醫學檢驗學生,在原來《專業英語》課程的基礎上,河北北方學院醫學檢驗學院特開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課程,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更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以及進口儀器使用說明書的水平。筆者針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的教學做了問卷調查,深入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并探索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專業英語教學。
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的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教學,并且認為專業英語對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有幫助,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專業英語學習水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部分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忽略了英語學習,很多學生甚至連英語四六級證書都難以考到,因此,這些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感到更加困難。其他院校關于醫學生完成英文專業論文情況的調查顯示,聽、說能力存在問題的學生占比為61%和52%,寫作能力存在問題的學生占81%,而閱讀和翻譯能力存在問題的學生明顯較少[2]。筆者的問卷調查結果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較強,而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較弱,英文寫作非常困難,與上述其他院校的統計結果大致相符。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作為非常必要的一門學科,教學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主要存在的問題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為讓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學好這門課程,讓學生學有所用,讓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英語成為學生將來工作中的有利工具[3]。如何實現該教學目標,仍然存在很多具體問題:
醫學檢驗專業臨床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
[ 摘要 ] 實習教學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臨床實習是將臨床醫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主要步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培養合格醫學生的重要環節,也是由醫學生過渡到住院醫師的必經之路。但在實習教學過程中,發現了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醫學生的實習質量,不利于實習生的培養,會通過不同方式影響學生未來崗位實際操作能力與醫學檢驗專業素質的培養。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和完善醫學檢驗專業臨床實踐教學和管理的工作。本文從臨床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醫學專業學生臨床交流能力與臨床醫學知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和對策。
[ 關鍵詞 ] 醫學檢驗專業;臨床實習;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醫學檢驗專業是一門具有很強現實使用價值的學科,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有較高的專業性,并且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非常復雜,不僅是對單一學科的學習,而是糅合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難度較大,專業性較高。在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實習機會和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來不斷優化理論體系 [1]。但是近幾年,由于醫學檢驗學科的快速發展,傳統使用的指導理論已經無法起到指導作用,理論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臨床實習教學在實踐教學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難點,需要加以破解,才能更好地培養合格的醫學檢驗人才,這一點需要解決。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專門性地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踐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研究,指出當前該專業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且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
1實習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近年來,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科建設已經有了較大程度地發展,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綜合性影響,導致臨床實習教學工作沒有落實到位,依舊存在很多制約性的因素,導致實習工作的落實效果不理想。需要對臨床實習教學進行綜合性評價,但實際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醫院實習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醫療院校擴招后,前往實習基地學生數量劇增,一些醫院軟硬件設施無法及時銜接,教學能力建設未能及時跟進 [2]。帶教醫生在實習教學中存在著特定的薄弱環節,檢驗科帶教醫師作為實習教學活動的核心部分,對整個實習教學質量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可能因為工作任務繁重,臨床研究工作壓力大等原因,使帶教醫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習教學工作中去,極大的影響了整體實習教學活動。
1.2醫學生沒有較強的臨床溝通能力
臨床互動實踐在醫學檢驗實習教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互動實踐在醫學檢驗專業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64名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實習生隨機分為實踐組和傳統教學(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組除同步傳統教學外,還需參與臨床科室的溝通反饋、會診、病例討論等實踐教學。實習結束時,通過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評估兩組教學效果,采用問卷調查評估教學體驗情況。結果兩組學生實習后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成績均較實習前有明顯提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習后實踐組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成績更優(P<0.05)。問卷調查顯示臨床互動實踐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及綜合能力。結論臨床互動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升學生臨床綜合能力,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符合教學培養要求。
關鍵詞:臨床互動實踐;醫學檢驗;實習教學
醫學檢驗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2015年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頒布的《檢驗醫學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細則》強調,要培養“在具備臨床知識和實驗室檢驗技術操作能力的基礎上,能夠將實驗室檢驗與臨床診療相結合,為臨床疾病的診斷、預防、治療及康復工作等提供建議和咨詢”的檢驗醫師。傳統醫學檢驗臨床實習教學,多側重檢驗技術操作的培訓,相對來說診斷意識淡薄,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積沉較少,對臨床思維的培養重視不夠,為滿足醫學檢驗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為臨床服務,培養具有臨床思維的醫學檢驗專業人才顯得十分重要[1]。本研究探討臨床互動實踐在醫學檢驗臨床實習中應用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從而為該專業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提供新思路。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6~2018年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驗科實習的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64名,隨機分為實踐組32名,對照組32名。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在校表現、成績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教學方法
技能大賽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改革
【摘要】醫學檢驗技術是重要的一門專業,在培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為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更好適應臨床需求,進行教學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醫學檢驗專業技能大賽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評。
【關鍵詞】技能大賽;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現代醫學行業不斷快速發展,醫學檢驗人才也越來越來稀缺,因而在高職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學中,應當對專業人才進行更好培養,而通過教學改革可使這一目標得以更好實現。在目前高職教育教學中,技能大賽屬于比較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因而在高職醫學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技能大賽,在此基礎上實行有效改革,實現醫學檢驗專業人才的更好培養,滿足臨床實際需求。
1醫學檢驗教學改革中技能大賽的作用及意義
1.1技能大賽可加強不同專業課聯系
醫學檢驗專業屬于具有較強實踐性的一門專業,其目標就是對與臨床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進行培養。在傳統醫學檢驗專業教學中,往往都是針對某一門課程實施驗證性實驗或者綜合性實驗,導致學生未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嚴重不相符合。而通過開展技能大賽,可使學生對實際臨床檢驗工作流程更好了解,使學生能夠系統完整地理解并把握整體專業技能要求,為學生今后更好進行實習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1.2技能大賽可使學生臨床技能操作更統一規范